中国配件网 - 配件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外贸知识 | 企业新闻 | 汽配名人 | 政策法规 | 产业园地 | 车事趣闻 | 汽车检测 | 汽车维修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国内新闻 > 中国“学徒”觊觎可穿戴设备舞台
L.biz | 商业搜索

中国“学徒”觊觎可穿戴设备舞台

信息来源:foioo.com   时间: 2013-06-07  浏览次数:647

     抢在苹果、三星等巨头之前,几乎同时,盛大果壳电子Bambook Smart Watch智能手表、映趣科技inwatch、搭载百度云的咕咚手环扎堆都选择在6月发布自己的新产品。

     手机厂商曾花费多年的时间让人们摘掉手表,但现在潮流逆袭,手表开始借助智能化革手机的命;而健康管理类的运动手环,也在中国找到了低价的山寨版本。

     几乎可以预见,在未来一到两年内,一定会有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穿戴式设备登场,不过,它掀起的究竟是一场新的“移动互联网”革命,还是泡沫?

      巨头布局,虾米跟进

      就在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战的集中爆发期,一场关于可穿戴设备的“军备竞赛”已经悄然铺开——这次的主角还是传统互联网巨头们。

      前不久,腾讯科技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,他正在密切关注可穿戴设备的动向;“未必直接做,但一定会关注怎么将腾讯产品服务与穿戴设备的体验结合。”而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也从消息人士处获悉,腾讯近期将前往美国芝加哥的一个招聘会揽才,其中涉及可穿戴设备方面的人才。

      百度是业内较早涉足可穿戴设备的互联网巨头,其正在内测首个穿戴式产品 “Baidu Eye”,与谷歌眼镜类似,据称“Baidu Eye”将会配备超小液晶显示、语音操控、图像识别、骨传 导技术,并且会和百度语音、百度云、百度地图等进行深度整合。

      盛大旗下果壳电子也曝光被命名为Bambook Smart Watch的智能手表,配有1.5英寸屏幕、1G主频CPU,搭载安卓4.2操作系统,支持720P高清解码以及多屏互动等功能。

      此外,小米公司副总裁黎万强曾透露,小米计划推出能够测算运动轨迹的智能鞋产品,作为小米手机的延伸。未来穿上小米智能鞋,与小米手机连接在一起,不仅可以测算路线,还可以测算出跑步时的心率等情况。但他强调,小米手机依然是小米硬件中最重要的产品线,与小米盒子一样,智能鞋也将是产品链条的延伸。

     巨头挺进的同时,小团队也在不断跟进。和果壳手表有所不同,几乎与其在同一时间起步的inwatch却几经波折。

     2010年,受到了苹果爱好者设计iWatch概念的启发,让深圳映趣科技CEO王小彬看到了将这一概念复制到现实的机会。但现实却是:在映趣科技从2011年立项智能手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,前前后后试做5款产品,都因配件原因导致屏幕太大,从而无法完成想要的外观效果而放弃。2012年4月,王小彬甚至一度中止了这个项目。直到4个月后才重新开始。王小彬认为,当时做智能手表的时机开始成熟。“外在因素在于,无论芯片处理能力、电池续航能力、云计算基础、安卓平台等外在条件的基本成熟并确定;而在映趣内部,整个团队放弃从前的软件客户端外包等项目,所有人一门心思专注做inwatch。”

    “技术积累为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做好了准备。”百度生态部高级经理、技术布道师张辉认为:从硬件上来说,低功耗的芯片、蓝牙、WiFi这些东西都比较可靠,而且功耗和价格都很低;软件方面,基础的智能计算平台和云也都已经比较成熟。

    “从制造厂商的角度分析,目前的智能手机发展正在进入瓶颈期,各大厂商除了比拼硬件参数,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卖点。”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认为,随着智能终端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,它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,耗能过大、不易携带等弊端已经显露无遗。让手机回归手机,治愈对“多功能”手机的过度依赖症,正是用户的潜在需求。此时,一批穿戴设备即将迎来它们的市场机遇,国内外的一批通信、互联网巨头既然争先恐后,说明它们已经发现,穿戴设备将带来利润丰厚的新市场。

     但是,国内企业争抢先机,未必能抢来太多客户。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李方庭告诉记者,相比苹果、谷歌等科技行业的巨头,国内企业产品可能在价格方面将有一定竞争力,但在技术方面竞争力不强。苹果和谷歌等企业已经率先进入穿戴式智能设备领域研发,积累了一定经验,并且注重对技术的创新。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实力较弱,总体而言,竞争优势并不明显。

     以果壳电子的Bambook Smart Watch为例,分析认为,智能手表可能是作为智能手机的一种附属设备存在,相比苹果、索尼等厂商有广泛的硬件产品,果壳电子系统整合能力不强,也没有谷歌的实力,可以开发出Google Glass那样的全新的平台级设备。

     模式待解

     IHS公司暂时将智能眼镜定义为戴在头上的拥有内嵌式屏幕的电脑,但是全球智能手表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。

“现在有很多宣称为智能手表的产品其实是伪智能手表。”盛大果壳电子CEO顾晓斌有些无奈:南方一些小工厂很聪明反应又快,他们做产品很会迎合市场需要,在宣传上都能为自己的产品套上各种流行元素,什么火我就做什么!

     他分析称,目前,市场上有两大类披着“智能”马甲手表:用Feature Phone功能手机改造而来的占大多数,其本质上就是一台功能手机(俗称山寨机),但是它在外观上长得像智能手表的样子,颇具迷惑性;还有一类伪智能手表,只是一个显示终端,一旦手机不在身边或者失去联系,用户连时间都看不到。

     顾晓斌认为,智能手表有4个特征。首先,它必须是一个独立的设备,可以独立上网,可独立使用。其次,应该提供包括人体感应在内的与智能手机不同的传感能力。第三,作为智能设备就必须要有独立的智能操作系统。最后,智能手表的功能及软件能够不断地升级。

     王小彬也认为,此前MOTO ACTV、Pebble更像是智能手机的配件,而inwatch则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终端,不依附于手机,内置Sim卡,可以直接打电话,更像是一个腕表形式的智能手机。他希望做的一个真正意义的智能终端,而非智能手机的“手表化”。“目前的inwatch能够实现的功能,很多智能手机都能够做到,但是腕表的体验可以做到更好,特别是在健康相关、运动相关和个人助理等方面,便捷性的优势更加突出。”

     虽然走出“山寨圈子”,但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仍不明确。

     众所周知,眼下人们认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是切入移动互联网的最好渠道,而谷歌眼镜可以看作是谷歌尝试建立另外一种开发环境,这需要谷歌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才能实现。

     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,“可穿戴式设备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。”但是,国内较少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。

     百度正学习谷歌在产品中整合云服务:谷歌眼镜利用云语音识别系统、无线网络和内置话筒,可向其他用户发送语音命令,并支持谷歌云同步存储;咕咚手环则可将用户完整记录的个人信息上传至百度云,蓝牙体重秤、蓝牙自行车码表等一系列配件也将会陆续推出。

     市场不明

     智能手环“Jawbone up”是目前在中国最热销的一款可穿戴设备。在京东、易迅、淘宝等长期处于缺货状态。易迅提供的数据显示:在其开售智能手环“Jawbone up”之后,预约的用户超过了1.2万人,总计销售量超过了1000条。

     据称,由于Jawbone up手环在国内的正品货源较少,易迅网的备货量虽然占到了国内正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,依然被一抢而空。购买人群集中在IT数码发烧友,以及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用户。

     可穿戴设备之所以集中于外形时尚,操作起来也不复杂的眼镜与手环形态,新岸线市场营销副总裁杨宇欣表示,目前,可穿戴设备还属于较为新颖的产品门类,加入过多功能,强制性改变用户习惯的方式必然适得其反。因此选择这两种形态,能够最大程度沿袭用户已建立的习惯。

     “改变用户习惯的成本非常高昂,而这两种形态的产品很好地规避了这种风险。”杨宇欣说。

虽然可穿戴设备的包容性很强,不过该类产品未必会受到市场的肯定,关键原因在于该类产品不具备绝对的不可替代性,却需要面对一时仍然无法解决的难题。

       目前,谷歌“裁剪”了安卓,为眼镜产品定制了“合身”的操作系统,但旧有的安卓应用平台仍适用于新系统。不过该平台还只具备为智能手机提供海量第三方应用的能力,谷歌眼镜可选择的应用并不多。截至目前,谷歌眼镜也只有《纽约时报》、Facebook、Evernote、Twitter等少数第三方移动应用可以使用,并未与现有终端产品形成泾渭分明的差异化发展趋势。

      “谷歌眼镜可以实现的功能,智能手机都可以实现,这类产品并非不可替代。”杨宇欣表示。不仅如此,一旦该类产品通过WiFi与互联网相连,或者通过蓝牙等无线模块与手机相连,都必须考虑能耗问题。

      正因市场不明朗,众多咨询机构发布市场预估的时候,出现了明显的数据差。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S的数据预测,到2014年,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采纳率将会增长250%;而到2016年,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660万,市场规模或将达到60亿美元;可是瑞士信贷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,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,未来2至3年,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至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至500亿美元。

      杨宇欣说:“咨询机构会根据各自获取的调研数据,计算出最终的市场空间。如此大的差距,证明这两家机构得到了不同的数据,中间的差额进一步说明该市场不够明朗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配件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